金匯能年產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項目,為天全縣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(yè)基地建設項目重要構成,計劃總投資15億元,建設10.3萬平方米生產標準廠房,以及可年產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(全產業(yè)鏈)的生產線及附屬配套設施。投產達效后,項目將實現年產值約50億元,利稅約2.5億元,并可為當地解決就業(yè)崗位400余個。
近日,天全縣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(yè)基地,雅安金匯能新材料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:雅安金匯能)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現場,廠區(qū)是平坦整潔的道路、棟棟排列整齊的標準化廠房。
“3C動力電池負極材料生產車間設計年產能4萬噸。”車間內,車間副主任曾坤介紹,兩條生產線立體搭建,足有三層樓高,“生產的產品,將廣泛應用手機、筆記本電腦和消費類電子類產品的電池制造,市場前景很好。”
另一邊,生產車間班長劉峻良正攀爬其中一條生產線的第三層,準備與設備提供廠家技術人員一起,調試安裝好的反應釜。“作為最關鍵設備之一,反應釜內壓力能否實現有效保壓,將直接關系生產線運行,容不得絲毫大意。”
今年29歲的劉峻良,是兩個多月前從金匯能總部抽調來的技術骨干。從那時起,他和所在班組一起放棄節(jié)假日,堅守在車間設備安裝調試一線。數日前,其中一條生產線通過安裝調試,如期實現量產。
“按目前施工進度,另一條生產線將很快達到量產條件。”曾坤說,兩條生產線的安裝調試總時間,比原定工期提前半個月。同時,打破常規(guī),采用的廠房主體建設和生產線安裝同步推進方案,也成為項目建設快速推進的關鍵。
設計產能4萬噸的快充鋰電池車間建設也順利推進——5月26日廠房動工建設至11月11日完成土建、設備安裝調試等,進入產品試生產階段。3月31日,第一臺石墨化爐點火試生產;6月底,實現36個石墨化爐全部循環(huán)投用。